15581025090
一级网友
一级网友
  • UID551818
  • 最后登录2025-10-09
阅读:63回复:0

游客增长视角下常德市旅游消费转化机制研究 ——基于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的双维分析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5-10-09 10:55扫一扫,手机看帖
【摘要】
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2023年旅游市场数据,系统分析了游客数量增长与消费转化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常德市游客数量年均增长12.3%,但人均消费增长率仅为5.8%,存在明显的“高流量低转化”现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本文揭示了文旅融合度、产业链完整性和服务质量是影响消费转化的三大关键因素。研究提出“IP打造+场景营造+业态创新”的三维转化策略,为同类旅游城市提升消费转化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旅游消费转化;文旅融合;游客增长;
 
 引言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作为内需增长的重要引擎,其转化效率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常德市作为湖南省重要旅游目的地,2024年常德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025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494.42万人次,呈现出明显的“流量-价值”不匹配现象。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数据,结合数字经济时代消费新特征,重点探讨三个核心问题:第一,常德市旅游消费转化的现状特征与瓶颈制约;第二,影响游客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第三,构建高效消费转化体系的政策路径。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对500名游客的问卷调查、20家典型企业的深度访谈以及大数据轨迹分析,力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常德市旅游消费现状的多维透视
(一)流量增长与消费滞后的结构性矛盾
2018-2022年,常德市游客数量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达到5300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53.2%。但同期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仅为31.8%,人均消费从689元增至742元,年均增幅不足2%,远低于同期湖南省6.3%的平均水平。2023年游客量约6100万人次,同期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为15.1%。这种量增价滞的现象在桃花源、柳叶湖等核心景区表现尤为突出。
(二)消费结构的非均衡特征
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常德市旅游消费结构仍以传统的交通、餐饮、住宿为主,购物、娱乐等非基本消费占比较低。在2024年游客消费构成中,交通、餐饮、住宿三项基本消费占比达65%,而购物仅占15%,娱乐占10%。以五一期间,在桃花源景区实地调研为例,游客在桃花源景区主要消费集中在门票、交通、美食,如常德米粉、擂茶等,购买文创产品、参与民俗体验活动等消费较少。这种消费结构表明常德旅游消费转化存在不足,旅游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
数据分析显示,常德市旅游消费中门票、交通等刚性支出占比高达62%,而购物、娱乐等弹性消费仅占28%,低于张家界(45%)、长沙(52%)等周边城市。夜间消费占比不足15%,过夜游客人均消费仅为一日游游客的1.8倍,均显著低于旅游发达地区3倍以上的标准值。
(三)客源市场的梯度差异
常德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省外游客(主要来自湖北、广东)人均消费达1120元,是本地游客的2.3倍;年轻群体(18-35岁)消费意愿指数为76.5,明显高于中老年群体的58.2。但当前客源结构中,本地及周边游客占比超过65%,由此可见高消费潜力群体开发不足。
其中外省游客139.82万人次,占比28.27%。这得益于常德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特色旅游活动以及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举办的舟钓世锦赛等赛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赛、体验。赛事全网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1.5亿人次,复盘直播吸引6000万人次在线观看,5次登上快手热榜、多次登顶抖音热搜 ,极大提升了常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消费转化瓶颈的深层次分析
  (一)文旅融合的“浅表化”困境
以常德桃花源为例,五一期间,我们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显示,83%的游客对文化体验项目表示“印象不深”,文创产品收入仅占旅游收入的3.2%。桃花源文化、陶渊明等优质IP,转化效率低下。交流中某长沙游客说:“景区以自然风光游览为主,文化资源开发还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沉浸式体验设计。”
(二)产业链的“断链”现象
结合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在调研中发现常德某些景区中存在协同度不足的问题。柳叶湖周边3公里内缺乏特色餐饮集群,导致游客停留时间比预期缩短1.5小时。购物环节尤为薄弱,而以当地特色的商品产业化程度低,物品种类同质化严重,60%的游客在景区游玩时未产生购买动机。
(三)服务体系的“数字化”短板
智慧旅游和云旅游,已经成为现在旅游的重要手段。但在常德,智慧旅游平台覆盖率仅为42%,低于全省58%的平均水平。问卷调查中,62%的游客反映“找不到个性化消费信息”,38%的游客因支付不便放弃消费。某OTA平台数据显示,常德市旅游产品线上预订率比同类城市低20个百分点。
三、消费转化机制的模型构建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揭示游客增长如何通过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的双重路径,转化为旅游消费提升,并识别关键驱动因素及群体差异。结合理论模型基础,
“推-拉”理论:游客增长(推力)与常德文旅资源吸引力(拉力)共同驱动消费。设立以下变量:
(一)关键变量识别
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文化体验度(方差贡献率28.7%)、消费便利性(22.3%)、产品创新性(19.1%)、服务品质(15.4%),累计解释85.5%的变异量。这表明文化要素的深度开发是提升转化的首要突破口。
(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构建“需求感知-情境触发-消费决策”的转化路径模型。拟合指标显示:CMIN/DF=1.823,CFI=0.932,RMSEA=0.047,模型适配良好。关键路径系数表明:文化体验对消费意愿的影响最大(β=0.53),其次是支付便利性(β=0.41)。
(三)群体差异分析
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游客分为3类:文化深度体验型(占28%)、休闲度假型(占39%)、观光打卡型(占33%)。ANOVA检验显示三类群体在消费金额上存在显著差异(F=27.35,p<0.001),提示需要差异化供给策略。
四、提升消费转化的创新路径
(一)实施“文化IP活化工程”
首先,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产品。充分挖掘常德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依托桃花源景区,打造以陶渊明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穿越千年,感受世外桃源的生活;以常德丝弦、常德高腔等非遗文化为核心,开发文化演艺产品,让游客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加深对常德文化的了解。可以借鉴沿海城市打造3个文化体验综合体,开发“沉浸式桃花源”夜游项目。参考“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模式,将文化元素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业态。规划建设常德米粉非遗工坊,预计可提升周边商业租金30%以上。
其次,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多元化产品。常德津市以“工业元素”为情感纽带,打造工业旅游项目,带火了传统冷饮、特色钵子馆、牛肉米粉店等,拓展了文旅消费新场景。常德可以借鉴这一模式,结合本地工业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线路,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过程,购买工业特色产品。
(二)构建“产业生态圈”
围绕核心景区布局“1+N”产业配套:在桃花源景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建设民宿集群、研学基地、文创集市三大载体。数据显示,产业配套完善可使游客停留时间延长0.8天,带动综合消费增长40%。
打造夜间消费场景。丰富夜间旅游产品供给,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如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打造夜间游船项目,让游客欣赏湖光夜景;举办夜间音乐节、美食节等活动,满足游客夜间休闲娱乐需求。同时,加强夜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夜间旅游安全。
推进“旅游 + 商业”融合。建设特色旅游购物街区,汇聚常德特色文创产品、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例如,在常德河街、桃花源景区,引入更多创意十足的文创店铺,举办文创集市,让游客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常德文化魅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智慧购物场景,如设置智能导览购物系统,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体验。
(三)推进“数字赋能计划”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精准营销。借助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图文等宣传内容,展示常德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潜在游客关注。例如,通过抖音投放柳叶湖美景、桃花源文化活动等短视频,吸引年轻游客群体;在小红书上发布常德美食攻略、旅游打卡地推荐等内容,吸引女性游客群体。开发“常德一码游”平台,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试点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30个重点商户部署智能支付终端。预测显示,数字化改造可使交易效率提升50%,消费投诉率降低35%。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客源市场。加强与周边城市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实现客源互送。例如,与张家界、长沙等旅游热点城市合作,推出“山水文化之旅”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省外游客。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展会,提升常德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导游、服务等专业人才。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如开展服务礼仪培训、文化知识培训等。
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制定完善的旅游服务标准,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对游客投诉及时处理反馈,维护游客合法权益。通过评选优质旅游企业、优秀旅游从业人员等方式,激励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五、结语
本研究揭示了常德市旅游消费转化的内在机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成立文旅融合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文化创意项目开发;二是制定《旅游产业链招商图谱》,针对性补强薄弱环节;三是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未来,常德市应持续关注旅游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游客数量与旅游消费的良性互动增长。
 参考文献
[1] 常德市统计局.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2)[Z]. 2023.
[2]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湖南省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R]. 2022.
[3]王柯力,李芳.文体旅融合背景下常德特色体育休闲城市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4,(20):64-66.
[4]杨庠赫.常德市桃花源景区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3.DOI:10.26944/d.cnki.gbfju.2023.003083.
[5] 常德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常德市财政局关于常德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J].常德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06):9-14.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