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一般的主干道设有辅道,但在支线道路上,基本每隔一段就冷不丁划几个车位。
而主干道的人行道上那些红不溜秋的“非机动车”道根本没发挥出作用,一是不平,二是上面全是人。我们骑车的就被迫别到辅道去了。
甚者常德的路,若a点,b点有车位,那ab这条直线往往都会停满车。
就这么一条动不动就是车位的“非机动车道”在稍微堵一点的时候还经常有车别过来,在快拐弯的时候要占过来。凭什么?
划的有车位要停在路边,没车位也停在路边,路边两个车位之间也要停,你们没车位跟我们骑车的有什么关系?
此时我们可怜的骑车人就被迫要被挤到机动车道,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同时要观察停在路边的车会不会转弯,或来个开门杀,还要考虑后面侧面有无来车。想问非机动车道的白色实线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常德路况好,人们喜欢开车出行都能理解。但觉得停车难就别开车,觉得不好找车位就买个车位。公交车现在空空的,这些人多久没坐公交了?
共享单车这么多是不好骑吗?不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转嫁到其他群体上。常德现在老生常谈的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就是牺牲非机动车道还要划车位给惯出来的。
我的建议是学习诸如洛阳,郑州,长沙等城市的经验,先试点在部分支干道上划掉其非机动车道的车位,在白色实线设立栏杆。这样好处多多:
一,能避免机动车非机动车互相抢道。
二,能保障道路通达效率与秩序,非机动车通行更加顺畅安全。
三,简单直接减少路边乱停车现象。
四,能够倒逼人们多选择公交车,减少公交资金压力,推动公交事业发展减少堵车。
但当停车收费成了产业,规范非机动车道这种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声音估计都会被淹没了。